柔性支架采用两固之间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式,两固采用钢性基础提供反力,可实现10~30 m大间距。这种设计可规避山地起伏、植被较高等不利因素,仅在合适的部位设置基础点并张拉预应力钢绞线;同时在水深较深的渔塘也可以在保持水位不动的条件下,实现基础及柔性支架的施工。
设计中,钢绞线作为组件安装的固定支架,计算时需考虑自重,以及风压、雪压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工况,并进行受力分析。区别于传统支架的刚性变形要求的严格限制( 主梁为L/250,次梁为L/200[1]),柔性支架对变形没有严格限制,目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挠度容许值L/30~L/15,在这种变形条件下不影响钢绞线的力学性能,因此,柔性支架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跨度方案,同时可控制好总造价。
调平好前、后横梁后,再把所有螺丝紧固,紧固螺丝时应先把所有螺丝拧至八分紧后,再次对前、后横梁进行校正。合格后再逐个紧固。
整个钢支柱安装完毕后,应对钢支柱底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面进行水泥浆填灌,使其紧密结合。太阳能电池方阵钢支柱应竖直安装,与混凝土检查结合牢固。连接槽钢底框时,槽钢底框的对角线误差不大于±10mm,检验底梁(分前、后横梁)和固定块。如发现前、后横梁因运输造成变形,应先将前、后横梁校直。
从承重角度考虑:如果按照佳角度安装,不可避免的要多用支架,增加屋顶重量。从安全角度考虑,按照佳倾角按装,组件就不能够与屋顶平行,刮风时产生额外风压,形成安全隐患。综上两点,组件只能平铺在彩钢瓦屋顶上。组件的安装数量只于屋顶面积和承重有关,没有优化的意义。
这里指的是瓦面下是混凝土的斜屋顶,安装方式一般是揭开瓦片,在混凝土上下膨胀螺丝,安装弯钩转接件,然后将瓦盖回去,关键要控制下膨胀螺丝的位置要距离瓦片下沿远点。如果想好看点的话,可能还需要把瓦的下沿锯出来一个豁口。特别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厚度,不能破坏屋面的防水结构。